传承——大自然的匠心

作者 vch12515804 发布于 2022-05-12 14:03 阅读 600

一、万事开头难难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如何从学生的角色顺利地转换为职业角色,便是一件很“难”的开头。倘若这个时候,遇到一位好老师,这样的转变似乎就会顺利得多。


张森森,现在是大自然的员工,主要工作是床垫设计。经历大学四年的设计专业学习,他掌握了包括汽车、空调及其他产品在内的设计理念和专业知识。正因如此,刚毕业的他对自己的设计能力非常自信。


张森森进入大自然后的第一次工作安排,却成为他的一次转变考验。那时,领导要求他负责一张床垫外形设计,也就是这一张小小的床垫,给他设置了巨大的困难。


很快,张森森设计出第一款作品。他说:“相比以前给空调、汽车做的设计练习来说,这个要求实在太简单了。”


接下来的流程,是他将设计的床垫外形进行打样。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查看设计图纸变成实物之后的呈现效果,以及测试该设计是否适合后期批量生产。


可是,当样板打出来,呈现效果和设计效果的意想不到的差异让他难以接受——图案完全变形。后来,他发现出自己设计中一个被忽视的问题:面料弹性的因素。


床垫设计的图案并不像其他设计那样,打印出来就完事,而是要用绗缝机绗将图案绗在具有弹性的面料上。更麻烦的是,不同的面料具有不同的弹性,同一个设计在不同的面料上,打样呈现的效果不一样。


张森森看着第一次打样出来得变形图案,带着面料弹性这一问题,便去思考熟悉面料特性的办法。在大自然的实际生产中,这样的方法不外乎两个:第一,看书、查资料,再把每种面料都拿来测试。第二,向一位经验老到的师傅请教。


毫无疑问,第二种是省时省力且高效的。大自然一直有“师带徒,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请教老师傅成了张森森认识面料的第一步,也是走出工作困难的第一步。


二、师父徒儿两代人
如果你要问,全公司谁最熟悉公司产品,谁最了解面料打样,汪敬绝对能排进前10。在领导的推荐下,张森森来到公司产品打样室,跟着汪敬学习。


汪敬,1997年来到大自然的裁剪班,从普通员工一路走到针车班班长,20多年奉献和积累,已然是大自然元老级的打样师傅。


她只稍看一眼设计图,就知道在什么样的面料下,会呈现什么样的效果。而且,在大自然招入的新人里,不管是产品设计、产品营销还是设备管理,都要到汪敬身边学习一个月,叫她一声老师。


也许你会疑惑,产品设计、产品营销、设备管理,明明是三个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跟针车班的关系似乎毫无关联,哪怕这位针车班班长资历高,跨部门指导,又能给新人们带来哪些有益于工作的内容呢?


其实,这些岗位有一个共通点——都需要和产品打交道。“她有一门绝活,只要是公司产品所使用过的面料,只稍给她看上一眼,就能迅速回答你该面料用于哪一款产品且使用了什么样的技术工艺。”被她带过的徒弟都如此说道。


《卖油翁》里有一句话:“无他,惟手熟尔”。汪敬就是大自然的“卖油翁”。每当新人们惊叹于汪敬的“绝活”时,她总会耐心地告诉他们:“只要沉下心来,你们会比我更厉害。”


面对不同岗位的徒弟,汪敬的教学侧重点也不尽相同。面对张森森的产品设计岗位,汪敬会着重教他们熟悉面料,要对产品中使用的面料所具有的特性了然于胸。只有非常熟悉面料的设计师,才会在设计新产品时,优先考虑面料特性是否符合设计。


“她太熟悉各种面料的特性了,面料和设计图之间的比例、大小,她看一眼就知道出入在哪里,会建议我修改。”在谈论师傅汪敬时,张森森总是忍不住称赞。


“只有非常熟悉设备的人,才能判断一个复杂的设计,是否可以用现有的工艺进行批量生产,或者添加何种辅助工具之后,达到批量生产。


因为他们在未来的工作里,需要长时间和客户交流,只有对防螨、透气、排湿等面料功能上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向客户准确的传递产品信息。”汪敬说。


在自己的岗位上,汪敬不断优化专业能力;在培训工作上,她积极提供帮助,耐心给出指导。如面对设备管理岗位,汪敬会着重教他们熟悉设备特性,现有产品使用了哪一台设备的什么工艺,是否添加了辅助工具。面对产品营销岗位,汪敬不仅要求他们熟悉面料特性,还要熟悉面料功能。有人说,汪敬是一位隐藏在一线岗位上的“扫地僧”。


“几乎每一位在汪敬身边学习过的人,都会感谢她的用心,并亲切地称她为——汪姨妈。因为相处越久,越发觉得,她不仅是带新人入门的老师,更像一位家里的长辈。”张森森说:“我自己一开始觉得设计床垫的工作非常简单,除了好看什么都不需要。”直到,他跟着师傅汪敬学习后,才开始“分清楚什么是围边、什么是裹边。还要根据床垫不同的位置,使用不同特性的面料。

 

久而久之,我会在设计新床垫时,有意识地根据面料特性及工艺特点来进行工作。”


三、师徒共承续匠心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验,但他学习到的并不仅仅是面料方面的知识,还有师傅对待工作细致入微的精神。”


打样后的样块需要裁剪再缝合,可就是裁剪这一步,张森森曾经跟师傅发生过观念上的冲突。在张森森看来,他设计的床垫花纹都是对称的,只需要画出一半图案,再对折裁剪,就可以节省材料。可师傅汪敬完全不同意这种做法,要求张森森每次裁剪同一款式的花纹,必须按照整体形状裁剪。


“争不过师傅的坚持,我只能照办。


直到工作人员将面料进行缝合时,我才发现,原来缝合工人的工作,会以样板为基础,再在面料上留出1-2公分用于缝合。如果按照我原先的方式裁剪样板,就没有给缝合工人留出缝合的空间,以此缝合出来床套,就会小于床垫内胆的实际大小。


而这一错误方式,在打样阶段还能挽回,一旦投入到实际的批量生产中,将会造成非常巨大的损失。”张森森说。


类似的争执几乎发生在每一位汪敬指导的新人之间。一次,汪敬在指导一位设备管理的新人写入职论文,发现他在一组数据中,混淆了设备打样的车缝距离和实际需要的车缝距离,可新人却坚持自己的结论绝对正确,为此双发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在入职论文结束之后,汪敬找来这位新人,让对方分别用新人自己的数据和汪敬给出的数据,进行一次实际操作。从打样结果来看,新人的样块比实际需求多出了30公分,如果每一张床垫都按照新人的数据进行生产,将会浪费大量的面料。


经过这次经历,新人彻底理解汪敬强硬态度下的用心负责,并对她倾囊相授的教学充满感激和敬佩。


“直到现在,我每次设计的新图,都会先给师傅看看。她不仅是老师,更是我职业生涯遇到的第一位贵人。”张森森说,“以前是自己太自信,总觉得一切设计都非常简单,殊不知,设计工作固然重要,但它更重要的是各种面料特性与人员配合之间的协调能力。”


解决了万事开头难的难点,张森森不仅是对工作技能,还对工作态度都有了一次新的认识。在这段学习的时间里,张森森觉得自己受益匪浅且由衷地感激自己遇到的这位认真负责的汪敬师傅。


《孟子》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语言表达上,汪敬不及新人伶俐,只能强硬要求对方,必须按照自己的数据来写。尽管对方修改了数据,可不服气的模样一直在汪敬心里挥之不去。


“既然带了这位新人,就有必要让他知道错在哪里。


那一张张年轻的新面孔,总让她联想起自己的孩子。我把新人看做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诸事皆顺,就会像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恨不得把自己会的东西,全都教给他们。”


大自然“师带徒,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三十年的发展培养了第一批员工,三十年的发展也开始传承第二代员工。张森森的故事同样以不同的方式发生在公司其他部门,老一辈的师傅,年轻一辈的徒弟,携手在大自然的欣欣向荣的宽阔大道之上。

  • 返回顶部